找到相关内容71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天台止观之渊源

    承止观也;大苏妙悟,悟止观也”。[1]  天台止观简述  止的梵文是 samatha,汉文音译作“奢摩他”,止者止息妄念;观的梵文是 vipa`syanaa,汉文音译作“毗婆奢那”,观是观照实相。 中国...创造性的发挥,他提出修习止观是同时并修三止三观。止包括“体真止、方便随缘止、息两边分别止”;观包括“空观、假观、中观”。一切事物皆由因缘和合而成,虚假不实,都是心妄取分别的结果,认识到这一点,就能止息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15562583.html
  • 丛林基本知识

    ?或参“父母未生以前是什么”?名曰话头,为求明心见性。破惑证真唯一之法门。  催香:即维那用香板催打跑者,促息狂心,振香快跑,勿起妄念。  巡香:巡香好在坐香止静中,一人持香板站立佛前靠门格口左右巡视,静中发现东弯西斜,前磕后仰,打瞌睡者,即在其右肩上打一香板,促其警觉。  止静:止静者即止息妄念,心体寂静的意思,与坐香参禅义同。在禅堂院外有“止静门”,禅堂门上悬“止静”牌,在止静中在开静以前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464349.html
  • 关河的禅法——中国大乘禅法的肇始

    明。无明非明,尔乃几乎息矣。  谓禅定所得明照之用欲至究竟,须忘却能照所照。忘却“能照”“所照”即无所谓“明”与“非明”。无“明”、“非明”才算是妄念的究竟止息。  几乎息矣,慧之功也。故经云:无禅不智,无智不禅。  谓能究竟止息妄念乃是智慧之功。(“慧”指戒、定、慧之“慧”。  依前文“忘照”、“无明非明”、“几乎息”,此慧所指即是“般若”。故下文与“智”互称,“智慧”亦“般若”之别称。)故经谓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4964727.html
  • 佛说十善业道经注

    切结使;观庄严故,能如实知诸法自,陆。  止者,梵云奢摩他,止息妄念诸境界相,止心一处也。观者,梵云昆钵舍那,推求简择观达真理,破灭烦恼、契会真如也。结使者,烦恼之异名,系缚身心、结成苦果名结,驱使众生...小严身也。精进者,策动身心,勇猛修行,断恶迁善也。言魔怨者,魔为佛怨,故云魔怨。佛法藏者,真如理体,如来藏也。如来藏中,恒沙佛法,名佛法藏。定者,止心一处,拂去妄念,思惟真理也。念慧者,内心存意,守境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865308.html
  • 佛教医学的特色

    世乐禅、清净净禅。总的来说,大乘禅具有三个 方面的作用,一是可伏断烦恼,止息妄念,获得身心轻安的现法乐住,二是可通过禅定开发人的各种潜能,如智慧、神通、悲心等,三是可通过禅定成就利益众生的诸种能力,为众生...,实乃是佛教心身医学理论的一大特色。   佛教医学所说的第三层最细风心,又潜藏于细身心层下,称为本来身心。最细身为离戏明点之运动,最细心则指心未被妄念遮蔽时的本具觉性,二者一体不二,从未分离,并显现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4766031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禅

    宗密又将禅的流类,区分为三宗:   1、息妄修心宗:远离愦闹,闲静处坐,心注一境,止息妄念,若妄尘尽,即可明鉴佛性,他说此如北宗诸禅师,以及牛头法融,天台智顗等所修的方法之门。   2、泯绝无寄宗...自然。道不须修,恶不须断,任运自在,方名解脱。(2)妄念本寂,尘境本空,空寂之心,灵知不昧,即是真性,寂知、知寂,无念是宗。此二门皆是会相归性,故同一宗,如荷泽神会的禅即是。宗密也著有〈作禅法〉一种,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1466946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二辑(1)

    。止观的修证,次第分明,从一念的初心生起,到究竟成佛,一切法门都可用  止观来总摄。此说止观是以初心立论,兼及部份的悟境行相。  止,是止息妄念,止一切诸恶不善法,妄念就是恶觉观,能攀缘内外种种境界,...在风中一样,永远无法点燃。现以禅定的力能止息无明之风,智慧即刻显发,譬如将灯置于无风的密室,灯即立刻点燃。所以说“无碍清净慧,皆依禅定生”。  四、修禅于现世的功德殊胜  众生因无明不觉的一念妄动,遂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270225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止观入门

    修止观,至于佛的境界即无法可立,无法可说,就不需修止观了。  同时,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所谓修止观的意思,也只是把由一念不觉而起的妄念止息了,如实观照“法性法尔”,正觉真如佛性并无污染或清净的差别相...分止、观、合释三项叙明。  壹、止的意义   有息义、停义、对不止止义三种。  (一)息   义─止息觉观烦恼。止观说:  “诸恶觉观,妄念思想,寂然休息。”  “觉观”有善有恶,若修得初禅的定境─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570239.html
  • 《念佛胜易》简介、缘起

    《阿弥陀经》的“一心不乱”理解为止息妄念、摄心归一的功夫境界。于是,“方便法门顿生荆棘,易行之道翻成险径”(黄念祖居士语)。  善导大师完全站在净土宗的立场,集成了龙树、天亲、昙鸾、道绰的净土理念,...没办法老实念佛的,“这样念着佛就能往生吗?心不清净怎么办?妄念怎么办?恶业怎么办?还有临终……”  那就让我们暂时放下自己的成见,从净宗法师平实而生动的开示中领略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、领受阿弥陀佛的慈悲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773516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漫谈

    他(止息妄念)微密观照,心犹未了。”奢摩他微密观照,必须在生活中实践,不由言语文字而得。   佛教认为,佛学与学佛是两回事。佛学仅作为学问,无益于学佛实践。学佛是以佛陀为榜样,依教求证。佛经说,过去有位善星比丘,虽然诵得十八香象所驮的佛经,却无修证,不解真义,乱加评说,反成谤法,堕入恶道。古人说: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言语文字是妄念的组合,诸法...

    曾琦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073942.html